进入适老模式无障碍阅读
首页>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法定信息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公开 > 建议答复
发文机关: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主题分类: 建议 
标  题:  关于省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第328号建议的答复
成文日期:  2023年07月06日
发布日期:  2023年07月07日
发文字号:  豫人社建提 〔2023〕80号
关于省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第328号建议的答复

您在省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持续加大建设高技能人才孵化体系和平台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支持我厅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加快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全省技能劳动者总量达1425万人,占就业人员3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能人才达432万人,占技能人才28.2%,比2020年提高3个百分点。

一、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职业技能终身培训体系,建立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制度,促进技能人才知识更新与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产业优化升级要求相适应。鼓励各类企业制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将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着力推行学徒制,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耦合。

二、加大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出台《2023年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专项。围绕我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建立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需求清单,突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培育,壮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持续实施技师培训项目,2023年力争完成新增技师、高级技师4万人。扩大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高级工培训占比。完善项目制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支持各地采取项目制、订单式、套餐式、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等方式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出台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选办法,支持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落实新八级工制度。推进高技能人才联盟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提升高技能人才服务数字化水平。

三、夯实技能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持续实施部省共建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优化项目建设,夯实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技能人才培养。2009年以来连续4轮签订部省共建协议,人社部支持我省2.2亿元,建成43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9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财政持续投入经费近30亿元,带动各类社会投入175亿元,规划建设了涵盖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近1000个省级基地型项目。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建设,2022年省级财政投入近3亿元,遴选建设172个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全面打造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体系12家单位15个项目被认定为世赛中国集训基地,累计建设74个省级世赛重点赛项提升项目基地培训评价竞赛支撑体系更加坚实。

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是不断夯实培训基础,推动全省技工院校精准对接产业就业需求,加大急需紧缺职业教育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创新实施技工教育优质校建设计划,支持技师学院优先在重点产业头部企业设立产业学院,扩大招生规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二是实施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省级遴选认定了25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合作项目和232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全面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在项目审批、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用地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围绕19个职业教育专业大类,成立了20个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探索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机制。三是推动校企双元育人,建设了17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30个现代学徒制示范点建设单位。实施了省级中职双高工程,重点建设70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和100个高水平中职专业(群)。加快实施国家双高计划6所高职院校入围双高计划。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双高工程,支持建设了34所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54个高水平专业群。

五、健全技能等级评价制度

一是《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指导企业自主开展技能岗位人员全员定级、晋级评价。督促企业履行《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规定职责,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逐步实现全员持证。二是完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体系,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深化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探索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与技能等级贯通衔接。推动完善由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构成的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体系。

六、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政策体系

一是《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中明确:强化技能价值导向,引导企业健全培养、使用、评价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原则上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资收入增幅不低于本单位中层管理人员人均工资收入增幅。支持企业为高技能人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年资(年功)工资制度,探索完善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股权期权激励和市场化项目购买机制,企业可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实行特岗特酬。二是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力度,组织开展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评选推荐,提高各级各类表彰和荣誉评选中的高技能人才比例。积极推荐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对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按规定授予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注重依法依章程推荐高技能人才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人选、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或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三是20234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印发《关于转发人社部发〔202313号文件做好国有企业津贴补贴和福利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强化技术技能导向,制定完善适合本企业的津贴补贴项目和实施办法。通过几年努力,企业技能人才津贴补贴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再次感谢您对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支持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继续为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376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职业能力建设处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