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省高度重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始终把“三支一扶”工作放在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强基层人才队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不断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基层服务机制。自2006年“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以来,我省“三支一扶”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素质逐年提高、知晓度逐步提升、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形成程序正规、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编制落实的良好局面。“三支一扶”已成为我省基层就业的一个“靓丽品牌”。8月19日,《中国劳动保障报》头版头条以《在基层书写青春奋斗华章》为题对我省“三支一扶”工作进行了报道,现予以转载。
在基层书写青春奋斗华章
——河南省“三支一扶”工作成效显著
2月9日凌晨3点,河南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发出驰援武汉的倡议,“三支一扶”支医人员师江鸽毫不犹豫报了名,在支援武汉的志愿书上写下:“不论生死!不计报酬!”
在河南省,像师江鸽一样“若有战,召必回”的“三支一扶”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敬业奉献,敢想敢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农村、在基层、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谱写了动人的青春华章。
近年来,河南省“三支一扶”工作成为基层就业的“亮丽品牌”。本科以上比例从第一轮21.06%提高到第三轮79.8%,招募名额从每年800人增加到2600人,2011年以来落实编制岗位4574人,实现了“应落实全落实”。人员素质逐年提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知晓度逐步提升、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形成程序规范、制度健全、服务精细、出口畅通的良好局面。
阳光招募保公平 程序规范强监督
河南省人社厅厅长、省“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世伟表示,“三支一扶”计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基层人才匮乏、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河南省为推动“三支一扶”计划的顺利实施,严格程序、落实政策、夯实责任、一线帮带,确保这项由人社部门牵头的重要基层服务项目落实落地。
为确保公平公正,河南省强调阳光招募,切实提高选拔招募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我省每年结合实际印发《招募工作方案》,明确发布公告、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确定招募人员等工作要求,制定《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考务工作实施细则》,对每个环节的操作细节都进行了规范。”河南省人社厅副厅长、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甄介绍。
在规范招募程序的同时,河南省进一步健全了监督机制,完善了省级“三支一扶”统一协调、各地“三支一扶”办具体承办、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人事考试机构参与的招募工作机制。
在开封市,人社部门在严把报名审核、笔试、面试、体检、政审、上岗六个关口,确保招聘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同时,时刻强调打好“本土人才”这张牌。
“我市‘三支一扶’人员多数来自本地农村,他们更了解地方实情、贫困户真实情况。去年我市招募50名大学生,11人分配到扶贫领域工作,今年招募139人,扶贫岗位33人,有效缓解了当前脱贫攻坚人才匮乏这一突出问题,为我市2020年更精准、更快速、更稳固推进脱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全面脱贫奔小康美好蓝图如期实现。”开封市人社局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科科长郑允告诉记者。
来自开封市的王琪琦,于2018年9月通过招聘考试,成了“三支一扶”队伍中的一员。“我把推动家乡发展、帮助乡邻脱贫的愿望转化为工作动力,踏踏实实为群众多办实事!”王琪琦说。
岗前培训强信念 岗中培训增技能
“岗前培训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让我筑牢了信仰之基。当在除夕那天接到抗疫命令后,我和身边的‘三支一扶’人员立刻决定奔赴抗疫一线,从未动摇!”郑州市“三支一扶”支医人员翟涵告诉记者。
在河南省,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锻造了一支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三支一扶”铁军。
其中,在岗前培训阶段,河南省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引导毕业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在岗中培训阶段,每年组织全省服务满1年的“三支一扶”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封闭式能力提升示范培训,强调增强个人素质,培养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人社部门创新举措,通过“结对子”落实“传帮带”。
“我们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抓好岗前培训和业务提升培训,有针对性地将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与‘三支一扶’人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在工作中多指导,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和技能并选派部分‘三支一扶’人员到城区重点学校和‘三甲’医院观摩学习,帮助他们快速提升工作能力。”信阳市人社局局长李东升介绍。
对于“传帮带”,王琪琦尤为感激。“是开封市鼓楼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师傅一步一个脚印,带着我从整理案件卷宗到熟悉法律法规,从接待群众到独立开庭、撰写调解书、裁决书,让我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在2019年,王琪琦已参与接待来访群众300余人次,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11起,在“传帮带”中迅速成长起来。
搭建平台优服务 保障待遇送温暖
抓好人文关怀,激发宣传动力,是“三支一扶”工作开展的重要抓手。
河南省将“三支一扶”人员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先进事迹制作成《疫情防控阻击战河南“三支一扶”在行动》画册,发放到每一名参与抗击疫情的“三支一扶”人员及用人单位。刘世伟为大学生撰写寄语,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弘扬“三支一扶”精神。
“我们积极搭建平台,提升服务水平,强调情感上的关爱、待遇上的保障、工作上的帮带,让‘三支一扶’人员尽快熟悉环境,进入角色。”刘世伟表示。
河南省还建立了“三支一扶”人员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三支一扶”工作管理信息化全覆盖,全面掌握“三支一扶”人员的基本情况,对全省第二轮实施以来4574名服务期满人员就业岗位落实及后续发展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建立了台账。
“省里时刻保持着与我们的‘零距离’联系,各级‘三支一扶’办联系方式向所属范围内的每名人员公开;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我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基层服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引导和鼓励我们在基层脚踏实地干事创业。”“三支一扶”人员冯炳彰表示。
冯炳彰向记者谈起了一连串温暖的“小事”,其中领导和乡亲沉甸甸的关爱,坚定了他在光山县扎根的决心。
“作为一名在城市里长大的90后,我对农村的生活只有一片模糊的想象。初到光山县文殊乡报到时,乡党委书记李奎从他屋里为我抱来了一床厚厚的被褥;在群众家里走访时,贫困户老夫妇为我煮了九枚甜水荷包蛋;一次在炉火旁谈心时,带病坚持工作的东岳村党总支书记杨长家语重心长地给我讲述了他的‘东岳梦’——村庄秀美如画,百姓富裕幸福。”冯炳彰动情地说。
就业安置有编制 期满创业有渠道
“我们的长远发展有保障!服务期满后我们有机会报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定向考录,省里也很支持我们继续学习深造,还畅通了各种就业创业渠道。”“三支一扶”人员汤保莹告诉记者。
河南省高度重视就业安置工作,确保岗位落实到位。多次开展专题调研督查,通过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确保期满合格人员100%解决事业编制。
为确保“三支一扶”人员“流得动”,信阳市人社部门着力解除人员顾虑。“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基层人才流动的政策措施,保证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就业岗位100%落实到位,并及时办理入编、聘用手续。”信阳市“三支一扶”办主任周晴表示。
郑州市则强调科学统筹,强化保障,做好“三支一扶”期满人员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我市每年坚持召开就业安置工作会议,指导督促县区‘三支一扶’办主动协调编办、财政、基层服务单位等多个部门,做好年度安置工作,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落实岗位工资等相关的待遇。同时强调加大事业单位吸纳就业力度。我市、县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实施给予加分等特殊优惠政策。”郑州市人社局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处长魏传吉告诉记者,对于“三支一扶”期满人员主动创业的,着力扶持其自主创业,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培训、职业能力鉴定、创业培训、以及创业担保贷款等相关政策帮扶和创业服务。(本报记者张赢方 通讯员王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