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模式无障碍阅读
首页> 专题信息 > 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 > 热点问题
河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20年“12333”政策咨询30问
 
    来源: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时间:2020-07-15 09:07      浏览 人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一、我省2020-2021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目标任务是什么?

2020-2021年,完成“1818”线上培训目标:征集遴选10家左右优质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推出覆盖80个以上职业(工种)的数字培训资源,平台注册人数达100万人以上,开展补贴性线上职业技能培训8万人次以上,构建线上培训资源充足、线上线下融合衔接、政策支持保障有力、监管有序到位的工作格局。

二、我省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补贴是多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9〕117号)文件规定:对参加培训不低于40个学时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给予800元/人次培训补贴。

三、企业职工如何参与领取脱产培训补贴?

企业职工(含劳务派遣工)参加由省内外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目录清单管理的职业培训机构组织的,与本人岗位职业(工种)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脱产培训,集中时间在24个学时以上、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每满8个学时给予200元一次性补贴,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元。由企业组织培训的,补贴资金直接补贴给企业;职工自主参加培训的,补贴资金直接补贴给职工。

四、为助力河南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关于实施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行动中提出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每年分层分类培训新型农民社员2万人,2022年前培训新型农民社员6万人以上,支持建设10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构建新时代具有河南农业特点的新型农民社员培养培训体系,全力推进我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为我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五、怎样报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工种)范围、申报条件、考试安排、收费标准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信息可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官方网站进行查询。符合条件的人员,向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其指定的报名机构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缴纳职业技能鉴定费,报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实行网上报名的,劳动者登录相关网址,按照要求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在线缴纳职业技能鉴定费。

六、我省在以工代训方面有何政策规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豫政办〔2019]50号)提出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6个月以上并开展以工代训的,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以工代训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以工代训补贴和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补贴不得重复享受”政策继续执行,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

七、领取在线学习补贴的条件和要求是什么?

对能够通过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全部课程的职业(工种),劳动者年度内培训学时在40个学时(含)以上,完成全部线上培训项目且考核合格的,按每学时1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700元;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补贴。享受多次补贴时,必须在上一个培训项目结束后才能参加下一个培训项目,且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对企业组织开展的线上职业技能培训,需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按规定程序进行,根据考核合格人数等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

参加企业组织的“理论+实训”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采取线上理论教学的(理论学时占比不超过培训总学时的35%),劳动者线上学习积分视同线下理论学分,不再单独给予线上培训补贴,根据劳动者实训结束后获取证书等情况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八、企业组织或委托组织的“理论+实训”类补贴培训如何开展以及内容是什么?

根据开班审核确定的职业(工种)开展线上理论学习,主要包括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常识、工匠精神、职工素养、疫病防治与卫生健康等,理论课时不超过总课时的35%。

九、线上培训平台应具备的培训资质是什么?

在中国境内依法登记;已投入实际运营,有规范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专项职业能力规范或国家职业培训课程规范,不少于4个职业(工种)且形成从初级到高级相对完善的线上培训体系;社会信用良好,无违法、违纪、失信等不良行为记录;有安全稳定的线上培训技术条件,能提供现场互动、集中答疑等服务;有学时管控技术、学员积分、学习培训电子档案生成技术等较为完善的线上培训质量管控体系;电子档案保存不少于3年;平台年新增课件不低于平台项目总量的15%。

十、培训资质如何认定?

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社会征集、认定,纳入年度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目录清单,实行动态管理。

十一、开展线上培训的流程是什么?

全面运行河南省职业培训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推行职业培训补贴网上申报、网上审核、联网核查和信息共享,实现“线上全省通办、线下一窗通办”、“补贴培训进系统、系统之外无补贴”。网上暂时无法提供相应服务的,可线下申请。

十二、在线学习补贴的标准是什么?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转发人社厅发〔2019〕117号文件做好我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管理的通知》(豫人社办〔2020〕10号)明确规定:对能够通过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全部课程的职业(工种),劳动者年度内培训学时在40个学时(含)以上,完成全部线上培训项目且考核合格的,按每学时1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700元。

十三、企业或纳入年度目录清单管理的职业培训机构办理培训补贴的程序是什么?

1.培训前备案。填写年度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性培训申请表,向培训所在地县(市、区)级或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河南省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或以电子邮件、邮寄、纸质材料等形式提出申请,并附人员花名册和培训计划。

2.培训后申请。培训结束后,提请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线下考核;根据考核取证等情况,提交补贴资金申请(附年度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性培训申请表、人员花名册、授课记录等相关材料)。

十四、在以工代训上,我省今年有何创新政策措施?

创新政策措施。(1)企业新吸纳就业人员以工代训。对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离校两年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含在企业工作的劳务派遣工,不含专营劳务派遣企业代理的未就业人员)可根据吸纳人数,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2)困难企业以工代训。对受疫情影响出现生产经营暂时困难导致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组织职工开展以工代训的,可根据以工代训人数,按每入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3)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以工代训。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各类企业,开展以工代训的,可根据以工代训人数,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新政策从2020年5月起施行,政策受理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所需资金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列支。以工代训补贴与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补贴不得重复享受。按原有政策已落实以工代训补贴的企业,不得利用原有职工身份享受二次补贴。

十五、在外地务工的贫困劳动力能参加补贴性培训吗?工作半年想换工作可以再参加补贴性培训吗?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规定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参加培训后取得

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但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各市(县)已出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各地可依据具体规定执行。

十六、对高危行业中安全技能补贴职业目录和补贴标准有什么要求?

答:河南省应急管理厅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将特种作业人员10类职业54个工种纳入职业技能补贴目录。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范围有调整 的,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适时调整职业技能补贴目录。特种作业人员初次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的,没人补贴800元,参加3年一次复审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每人补贴300元。

十七、完成线上培训的劳动者如何办理培训补贴?

劳动者可选择一家注册学习的省级线上培训平台,通过平台在线申请或电子邮件、纸质材料等形式向培训平台申请考核;线上培训平台每年4月上旬、8月上旬、12月上旬,集中汇总考核申请,并将符合要求的人员信息推送至平台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认;坚持“谁培训、谁出题、谁组织”,经平台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试题确认后,统一组织线下考核(有实操要求的应同步组织实操考核),也可随同本地开展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培训班结业考核合并进行;对考核合格的,由平台统一向平台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补贴申请,经不少于3天的公示后,由培训平台持收费收据、人员花名册等向财政部门申请补贴资金并拨付至劳动者本人银行账户。

生活费、交通费补贴随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一并申请、审核、拨付。

十八、实施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提升计划的目标任务是多少?

以央企在豫、省属大中型企业和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为重点,大规模开展食品、装备、材料、电子、轻纺、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等产业技能人才培训,持续实施高技能人才“金蓝领”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养一大批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助推产业升级、产品提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全年完成各类培训40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性培训20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4万人以上。

十九、对贫困劳动力技能提升有哪些措施?

落实脱贫攻坚战略,深入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对贫困劳动力家庭成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服务,对接受技工教育的贫困家庭,按规定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年度内农村贫困人口同步实现小康。全年培训20万人次以上。

二十、实施就业重点群体技能提升计划是什么?

发挥乡(镇)党委、村委会、办事处和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等作用,重点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探索“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对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提供精准服务。全年完成农村转移劳动者培训50万人次、“两后生”2万人次、离校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5万人次、退役军人2.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培训4.5万人次、 残疾人培训3万人次以上。

二十一、今年对现代服务业技能提升有何要求?

加大养老、家政、托幼、快递等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力度,全年完成各类培训40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性培训15万人次以上,新培养高技能人才4万人以上。

二十二、建设行业技能提升计划年度目标任务是多少?

以建设行业“333”人才工程为牵引,加大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智能建筑等新产业培训,全年完成各类培训15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性培训10万人次以上,新培养高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

二十三、对高危行业安全技能提升有何要求?

组织化工、煤矿、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石油天燃气开采等企业从业人员普遍开展安全技能培训,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和特种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全年完成各类培训15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性培训6万人次以上。

二十四、对实施高素质农民技能提升有何要求?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依托农业广播学校、涉农院校、农技推广机构等,加快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年完成各类培训20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性培训5万人次以上。

二十五、对大众创业培训有何计划?

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和开业5年以内的小微企业主开展创业培训,对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开展创业意识等培训。全年培训25万人次以上。

二十六、对实施“中原丝路”技能提升有何要求?

发挥河南陆上、空中、网上、海上“四条丝路”优势,加大航空物流、电子商务、导游导购等技能人才培训,全年完成各类培训30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性培训10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3万人以上。

二十七、对实施“文化河南”技能提升计划有何要求?

叫响“老家河南、出彩中原”品牌,深入挖掘姓氏文化、黄帝文化、汉字文化、河洛文化、客家文化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对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建设一批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创意类技能人才。全年完成各类培训10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性培训5万人次以上。

二十八、对实施城市管理从业人员技能提升计划有何要求?

落实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组织市政、环卫、交通、城管、绿化等符合条件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以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升级。全年完成各类培训15万人次,其中补贴性培训5万人次以上,新培养高技能人才2万人。

二十九、对实施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技能提升计划有何要求?

开展“优质培训机构进监所”活动,遴选一批与产业发展初次就业需求、与监狱、戒毒所监管相适应的职业(工种),对有劳动和就业能力、有培训意愿、年龄在60周岁以内的在押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全年完成补贴性培训8万人次以上。

三十、对实施技能人才竞赛成长计划有何要求?

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为牵引,统筹做好年度全省职业技能竞赛系统活动,引导企业职工、院校师生等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搭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平台。全年参加竞赛人员达到100万人次以上,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补贴。

三十一、企业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中有哪些政策支持?

支持企业依法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最高可达职工工资总额的8%,重点用于一线职工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企业内设职工培训中心(纳入年度补贴目录清单管理的职业院校院、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除外)具备条件的,可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供书面申请(附内设机构成立文件、培训场地、专业师资、设备、教材等材料),经组织专家实地评估、批复同意后,一并纳入补贴性培训机构管理,可面向内部职工开展补贴性培训。集团公司依托纳入年度目录管理的所属培训机构对子公司开展跨区域补贴性培训,需向子公司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报备同意,由子公司所在地财政部门拨付培训补贴。对自身无法开展培训、本行政区域内无相应培训机构确需其外培训机构提供培训服务的企业,经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书面申请同意后,可采取职工“走出去”、培训机构“请进来”等方式开展补贴性培训,培训补贴由企业所在地财政部门据实拨付。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年培养3万人以上。2020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重点向企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倾斜,项目占比不低于60%。企业技能等级认定向所有具备条件的企业开放。

三十二、职业院校在技能提升行动中有哪些政策支持?

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扩大职业院校培训规模。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普通技工学校年完成补贴性培训分别不得少于2000人、1000人、500人(其中,企业新型学徒制分别不少于500人、300人、100人)。中、高职职业院校年度培训规模由省教育厅确定。职业院校可将不超过培训收入的50%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学校培训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染毒肺炎疫情期间,职业院校要加大“互联网+职业培训”工作力度,免费向社会提供线上培训资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三十三、社会培训机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在技能提升行动中有哪些政策支持?

坚持民办机构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政策性补贴向2018年以来未因办学发生责任问题、2019年度年检合格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放。

三十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工种)目录、培训机构目录、评价机构目录从哪查询?

答:从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官网“河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栏相应版块可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