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主席西蒙娜-米雷拉·米库列斯库表示,技能将成为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环境中生存的“通行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说,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体系肩负着两大任务——给予每个人一套健全的基本技能及发掘人才。 技能的价值链始于个人,却终将汇聚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发展的巨大动能。 9月10日,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布会透露,“十四五”以来,河南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实,过去这几年也是河南技能人才数量高速增长时期。在“技能河南”建设带动下,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均实现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河南技能人才队伍大踏步缩小与技能人才强省之间的差距,技能人才实现量与质的同步提升,为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人才资源,让省内企业安心扎根中原、省外企业放心来河南“安家”,也让更多劳动者实现了技能就业、技能增收。 “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需要打造与之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省社会科学院正高级经济师李红见说,“河南技能人才队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扩量提质,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之一。” 一家传统产业企业的加快“焕新”,检验了技能人才的匠心动力——中国一拖的生产车间里,每3分钟下线1台拖拉机,上演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生动故事。中国一拖现有一线技能人才5858人,高级工及以上人才占比达到60%。其中,有全国技术能手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中央企业“大国工匠”1人,国机集团首席技师6人,省、市各级技术能手40余人。 一家新兴产业企业的加速“奔跑”,印证了技能人才的澎湃活力——比亚迪郑州基地每50秒下线1台新能源整车,每3秒生产一支动力电池电芯,自2023年投产至今,整车累计产量突破100万辆,带动河南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跻身全国前十。作为用工规模达5万人以上的企业,比亚迪郑州基地一线操作工人和技能工人数量比约为1∶1,本土技能人才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家未来产业企业的“生根”壮大,见证了技能人才的潜力爆发——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落地郑州以来,带动河南算力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式发展和生态嬗变,今年营收有望突破600亿元。公司现有员工超过3000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0%。 “我们立足河南实际,聚焦‘7+28+N’产业链群建设,将服务实体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实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农’领域、数字领域等技能培训专项,每年培训百万人次以上,为重点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说。 “技能河南”建设,踩准了投资于人的关键节点——它不是对旧模式的复刻,而是在激发人才红利方面的一次精准“落子”。 这,正如李红见所观察的,它用完备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帮助河南抓住了新变化、新机遇,增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打造了区域竞争发展的“金钥匙”。(记者 王向前) 专家说 从趋势看,河南技能人才总量增长得益于“技能河南”建设的深入推进。该项工作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累计为超过1500万人次提供了技能培训和评价服务,显著提升了劳动力整体素质。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增长率超过10%,为河南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负责人、教授王长林 编辑:王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