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模式无障碍阅读
首页>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法定信息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上半年落实情况
 
    来源: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时间:2025-08-26 17:05      浏览 人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释放消费潜能。优化工资分配指导服务,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2025年度我省企业工资增长基准线为6.5%

2.完善人才评价和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引进顶尖科学家等高端人才,加大对本土领军人才、潜力人才支持力度,提高青年人才承担科技项目比重。落实落细《河南省事业单位招才引智“绿色通道”实施细则》,常态化畅通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上半年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公立医院等单位自主招聘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突出“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引进,上半年全省新招收博士后769人,新引进博士后325人,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聚焦海外人才引育留用,会同省科技厅等7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试行)的通知》。拟定《关于优化事业单位人才评价工作机制的若干措施》,开展青年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考核认定专项调研活动,持续加大人才评价开发力度,优化人才服务发展环境。

3.健全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打造“豫农技工”品牌,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强能增效,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多元增收。持续加强“豫农技工”品牌建设,印发《2025年度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大力实施“三农”领域技能培训专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原农谷建设,加强生物育种、动植物疫病防控、中药材种植加工等现代农业和富民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上半年,全省累计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培训17.48万人次。

4.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县域产业特色发展、人口就近就业。积极开展稳岗留工行动、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上半年,全省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28.09万人。开展“春风行动”,促进企业和求职者精准对接,深化“1+6省际劳务协作联盟”,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全省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0.13万人,其中:省内28.2万人、省外11.93万人。

5.提升万人助万企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强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深入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推动各类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加大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力度,全力助企稳企强企。落实减征社会保险费、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担保贷款、就业资金补贴等稳岗拓岗政策,上半年,共减征失业、工伤保险费34.22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06亿元、一次性扩岗补贴5475.25万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87亿元,扶持自主创业1.15万人,带动和吸纳就业6.62万人。高质量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等“10+N”专项活动,举办专场招聘活动5014场。

6.实施文化文艺精品打造工程,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激励文艺工作者出精品、攀高峰。2022-2024年艺术系列职称评审情况进行抽查评估,进一步规范职称评审工作流程,保证职称评审公平公正,为我省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输入新鲜血液。

7.实施好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减负稳岗,破解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难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432020”计划,归集企业就业岗位47万个、政策性岗位23.9万个。稳定公共招聘规模,延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实施5000名“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专项计划、“万名大学生助企服务计划”。扎实开展未就业困难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结对帮扶477名毕业生。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组织3224场招聘活动,提供272.8万个岗位。上半年,全省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0.1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0.33%。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16.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12万人。

8.实施好大规模技能培训提升行动,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65万人。上半年,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9.9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4.59%;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52.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0.46%

9.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定期会商机制,明确省委社会工作部等11家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年度重点任务清单。会同省交通运输厅等4部门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升专项行动,统筹推进13项重点工作,压实平台企业劳动保护主体责任,集中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突出问题。在郑州、洛阳、南阳开展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多层次工伤保险制度体系,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提供稳定的职业伤害保障。推进新业态调解组织建设,建成新业态一站式调解中心153个、行业企业调解组织119个,调处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169件;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受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投诉举报欠薪线索112条,为142名新业态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27.79万元。

10.办好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质量筹办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贯彻“智慧高效、开放共享、公平公正、绿色安全”办赛理念,扎实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完成35个代表团、6531名选手裁判报名,遴选132家技术支持单位和21家赛项保障单位。严格执行公平公正办赛要求,落实绿色节俭措施,优化赛会服务,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大赛于919日顺利开幕。

11.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指导高校进一步优化修订职称评审标准,坚持以德为先,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健全评价标准及考核方案,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2.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加快延退配套政策出台,印发病残津贴实施意见、延退改革有关具体问题处理意见、弹性退休有关示范文本等5个配套政策,为改革平稳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加强政策培训、咨询宣传,自2024913日以来,省市县三级累计开展培训2000余场,培训5万余人次,各级社保经办大厅、人社服务综合窗口、1233312345)咨询服务热线等线上线下受理延退咨询人数超1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