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打好‘组合拳’ 护航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经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我省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护航高质量充分就业。2025年,河南高校毕业生达到92.5万人,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在促进就业工作中还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如贵单位在提案中提到的,当前就业市场需求不足,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持续攀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效率。针对这些问题,贵单位提出的多措并举开拓就业渠道、优化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构建更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等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我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多措并举拓展就业渠道
(一)丰富市场化就业渠道。2024年以来,我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实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促就业行动,今年,又印发《“人工智能+”高质量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人工智能就业技能培训,深入开发人工智能领域就业岗位,到2027年,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就业岗位18万个以上。深化“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开展校院两级“访地、访园、访企拓岗”,主动挖掘岗位资源,线上线下不间断推送岗位信息。同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和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并将社会组织纳入一次性扩岗补助范围,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
(二)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今年以来,会同组织、编制、教育、科技等单位,利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存量,主动开发就业岗位,重点面向高校、中学等教育类事业单位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挖掘岗位资源。并要求各地加快全省事业单位,特别是县(市、区)、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进度,8月底之前完成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同时,不断优化国有企业岗位资源配置,持续开展“国聘行动”,加大校园招聘力度,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今年延续实施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鼓励国有企业积极招聘高校毕业生。截至6月底,我省已开发政策性岗位23.93万个。
(三)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统筹推进“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实施,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机制,动态发布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城乡社区就业岗位。支持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等开发行政管理类、教学和学生工作助理类等过渡性岗位。今年,我省“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增加至3000人,又创新性实施“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专项计划,面向高校毕业生,招用5000名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实施“万名大学生助企服务”专项计划,组织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开展服务。全年各类基层服务项目累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
(四)扩大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我省持续打造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创联动”创业扶持体系建设,强化青年创业服务保障。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大力度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工作,落实好一次性创业补贴、开业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对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的指导、评定及绩效评价工作,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截至6月底,全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16.9万人次;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87亿元,扶持自主创业1.15万人,带动和吸纳就业6.62万人。
二、强化教育培养促进就业
(一)优化协同育人载体。提请省政府出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导意见,细化15条支持举措,支持高校、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理工类人才。同时,将立项建设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省级未来技术学院、省级特色行业学院等各级各类产业学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增强人才培育质效。
(二)提升青年求职能力。我省启动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项目,7月底将举办第一期求职能力实训师资班,而后逐步面向全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以职业规划、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为主要内容的求职能力培训。同时,开展“出彩中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职业体验的形式将专业知识与就业教育深度融合,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举办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河南省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就”,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就业求职能力。
(三)培养青年就业能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行业领域,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采取训前签订用工协议,按照需求定向培养,考核合格入厂就业的方式,满足重点行业企业个性化用工需求,有效增强培训服务就业的精准度。同时,实施十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围绕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单位,开发高质量见习岗位,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岗前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截至6月底,全省已开发9.8万个见习岗位,组织9057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加就业见习。
三、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强化产教融合育人。鼓励高校围绕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以及民生服务保障等人才急需领域,开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应用赋能就业培训。并对高校组织“红黄牌”提示专业就业质量不高、社会需求减少的相关学科专业点学生参与“微专业”或培训课程学习,优化知识和技能结构,通过考核后给予学分认定或提供相关学习证明。鼓励高校建立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允许近年持续就业状况不佳相关专业学生按规定转专业或辅修其他专业。推进急需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与教学内容实质性更新迭代,根据需要超常规增设一批学科专业点,推动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联动。
(二)强化数字赋能就业。今年,我厅联合教育厅开发了全省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近期即将上线,可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精准高效的政策推送和政策兑现。同时,我省整合就业与人才相关服务事项办理,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个人创业一件事、企业用工一件事等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做好精简申报材料、优化办理流程,推进就业落户、社保办理、公积金缴纳、补贴申领、创业扶持等就业创业服务事项“一件事打包办”。高校毕业生还可利用“河南就业网上办事大厅”“豫见就业”小程序等信息系统,查看就业创业政策清单、资源清单,办理有关事项。
(三)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全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会同教育部门持续组织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等“六进”校园活动,开展多元化交流指导。对就业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高校,还组织开展了人社局长定点联系、定期走访、定向服务活动,针对性提供职业指导、推送岗位信息等服务。同时,加密招聘活动频次,利用百日千万招聘、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和百万岗位护航计划、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职在河南”“豫荐未来 青春启航”等系列招聘活动,要求高校毕业生集中的城市高频次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分专业、分学科专场双选活动,每周至少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近年来,我省逐步打造成了“职”在河南线下招聘和“岗好豫见你”直播带岗品牌,以及“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人社+金融”助企服务等资源品牌,高校毕业生和各类市场主体给予高度评价。截至目前,累计为2025届毕业生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活动3400余场,服务各类用人单位3.65万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04.56万个。
四、工作计划
(一)完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联合发改、教育、财政、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更多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本省高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探索对积极参与省内高校校园招聘、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并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在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促进就业“432020”计划、百万岗位护航计划,加强与省直部门、行业协会联动,开展分行业、分类别人才供需对接活动,持续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加大“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招录宣传,畅通入伍绿色通道,稳定政策性岗位规模。
(三)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院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三个调整优化”,支持高校根据本省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四)加强供需对接平台建设。持续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支持就业、岗位、学生等信息共享,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毕业生信息的精准对接。精心搭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平台,举办综合性、专业性、行业性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丰富而精准的招聘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同时,积极开展线上招聘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职在河南”系列招聘会。
感谢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将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我省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2025年7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