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模式无障碍阅读
首页>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法定信息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公开 > 提案答复
发文机关: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主题分类: 提案 
标  题: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0589号提案的答复
成文日期:  2025年07月14日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5日
发文字号:  豫人社建提 〔2025〕43号
失效时间: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0589号提案的答复

1330589号《关于破解超龄农民工“四难”窘境的提案》收悉,经商省医疗保障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大龄农民工就业帮扶

印发《河南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超龄农民工用工管理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豫农工办〔202211号),统筹超龄农民工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加强对招用超龄农民工较多的企业用工指导,纠正“一刀切”清退超龄农民工做法。发挥“1+19+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作用,为大龄农民工提供就业、技能等服务。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做好涉及超龄农民工就业的相关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维护超龄农民工权益。

(二)提升大龄农民工技能水平

1.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将培育对象年龄放宽至70岁,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一是支撑粮食生产和大豆油料扩种,聚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围绕全产业链技术或单项关键技术开展培训。聚焦大食物开发,服务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开展技术培训。开展园艺作物等领域技术培训,继续面向牛羊养殖主体、奶农、渔民开展技术及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措施及相关设施装备应用培训。二是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服务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围绕经营管理、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开展系统化培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围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等、分领域、分产业、分层级开展系统培育,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三是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全面开设综合素养课程,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课程覆盖所有培育对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三农相关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保护建设、农业金融保险、乡村治理、农耕文化、农村移风易俗等领域知识、理念和倡导性要求,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2.抓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持续做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重点面向各县选拔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到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通过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4个一”培育模式,对乡村产业带头人开展系统性培养和扶持,着力培养一批引领产业发展好、综合素质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队伍。

(三)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障

1.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2014年根据国家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我省印发《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201484号),在全省范围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按规定缴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个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待参保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目前,我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断年限可以补缴,但补缴不享受政府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各级财政支付,近年来国家和我省根据实际情况,多次提高我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是参保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此外,我省建立了缴费年限基础养老金激励机制,对于逐年连续缴费满15年或实际缴费累计满20年后(不含补缴年限),再每多缴一年,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时,每月增发年限基础养老金。因此,提高超龄农民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除各级政府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外,超龄农民工早参保、多缴费,增加个人账户资金积累,也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2.为农民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为持续做好灵活就业、农民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省持续推进取消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户籍限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持居住证即可参加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执行和当地参保居民相同的缴费标准,享受相同的财政补助。另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根据从业单位情况和个人意愿,选择在就业地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医保,并享受相应医保待遇。

 3.建立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及时将存在现实困难和潜在风险的超龄农民工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优化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超龄农民工家庭就业、收入等变化情况,对监测预警的超龄农开展靶向式“铁脚板”摸排及时将可能需要救助的超龄农民工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救助和相应的专项救助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超龄农民工,在落实社会救助保障基础上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帮助其渡过难关。 

二、下步打算

(一)加强政策引领

将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完善农村养老政策措施,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二)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

依托新乡刘庄村培训基地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项目,2025年计划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等乡村带头人1000名。

(三)发展养老服务

大力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在履行民主程序的基础上,利用集体经营收益支持养老服务发展,加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努力让超龄农民工群体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