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模式无障碍阅读
首页>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法定信息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公开 > 提案答复
发文机关: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主题分类: 提案 
标  题: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0822号提案的答复
成文日期:  2025年07月14日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5日
发文字号:  豫人社建提 〔2025〕50 号
失效时间: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0822号提案的答复

贵单位提出的1330822号提案“关于深化我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的提案”从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分类评价、增强评价过程的透明度与公平性、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落实评价结果、推动区域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经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破四唯、立新标,树立全新人才评价导向。是立足“破四唯”,提高评价科学性。修订完善27个系列(专业)职称评审标准,新的评价标准注重考察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打破学历、资历、论文、奖项等条件限制,推行代表作评价。新修订的自然科研(含实验)系列职称评审标准分类分层从事基础研究人员,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人员以及科技咨询与科技管理服务人员制定评价标准,使评价更加精准科学。二是着眼“立新标”,发挥评价导向性。注重政治引领,把品德放在评价首位,对医护人员注重考察医德,对教师队伍突出强调师风,对科研人员倡导科学精神。探索推行代表作制度,丰富代表作形式,引导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到厂房车间、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推动评价标准与岗位职责紧密衔接。三是改变“一刀切”,体现评价需求性。结合河南实际和行业发展需要,在原有27系列内新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干部学院教师、工程系列网信专业等3个专业职称评审标准,出台有关通知规范了盲人医疗按摩专业职称申报流程和新文艺群体职称申报渠道等有关问题,为我省相关专业人才职称晋升开辟了新的通道,填补了相关领域职称评审的空白。

 二、抓两端、带中间,畅通各类人才发展通道。一是优秀青年人才不排队,向阳生长。落实好《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建立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促进优秀青年专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基层一线人才不委屈,向下扎根。《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加大对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政策倾斜力度,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流动。三是民营企业人才不掉队,有所希望。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通过畅通职称申报渠道、科学制定评审标准、健全职称评审组织、创新职称评审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助力我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四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埋没,有所认同。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为业绩显著、贡献重大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技能人才实现与职称全层级互认互通,直接申报评审相应级别的职称。

三、优评审、强监管,营造人才评价良好环境。一是科学下放,有序承接。续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在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评审的基础上,持续向有意愿的省辖市、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试点下放职称自主评审权限,推动用人单位培养人、使用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权责一致,强化监管。落实好《河南省职称评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河南省职称评审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职称评审的全流程全链条监督管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职称评审监管体系,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评价环境。三是信息引领,畅通渠道。坚持“数据多跑腿,人才少跑路”的理念,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对职称系统功能与操作流程优化升级,实行诚信承诺制,进一步减少申报材料,实现职称评审全流程标准化申报,同时做好信息化数据统计,加大历史数据归集力度,提升信息数据服务效能。印发《关于全省职称互认互通有关工作的通知》实现全省职称互认互通。

四、强政策、重全程,优化人才评价服务保障。一是把政策落实好。我省1+20”一揽子人才政策,强化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服务理念,推动人才服务保障从“前端政策”延伸到“后续服务”转变。落实好《吸引博士后等青年人才来豫留豫工作行动方案》《河南省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安置实施细则》《河南省事业单位招才引智“绿色通道”实施细则》河南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实施细则对标人才工作发达地区工作理念和政策措施,聚焦我省人才政策吸引力不够强、人才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保障等方面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系统升级、全面优化,形成涵盖各领域、全周期的人才政策闭环链条。围绕政策制度供给“最先一公里”和政策服务落实“最后一公里”两头发力,聚力营造一流人才生态,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科技人才活力,“顶尖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个性化服务,加强沟通协调,推动本土顶尖人才入选院士“零突破”。在评价机制上突出以创新质量与实际贡献为主的人才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持续推进科研人员分类评价改革,最大限度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二是把服务保障落实好。常态化开展河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价工作。采取“随时申报、定期认定”的方式开展认定工作,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导向,从岗位职责、能力水平、工作业绩、学术道德、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综合、全面评价人才。经认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可享受奖励补贴、薪酬待遇、税收优惠、医疗社保、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支持政策和待遇。三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好完善同行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职称评审的业内和社会认可度。落实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特殊人才给予特殊政策、特殊支持,并严把评审入口关、质量关。持续推动职称评审权的下放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更好发挥用人主体作用。授权国家实验室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支持科创中心、科技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推荐本单位技术负责人直接评定职称,支持科学中心、创新高地采取更加灵活的职称评聘机制。畅通境外人才评价渠道,探索建立境外职业资格单项认可清单,为境外人才提供高效、优质的评审服务。加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应专业人才评价开发与研究工作,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02571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