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航空港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就业促进工作,现决定在全省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行动主题
攻坚促就业 奋进创未来
二、行动时间
2025年7月-12月
三、服务对象
(一)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二)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
四、行动目标
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需求,集中提供政策落实、实名登记、职业指导、招聘对接、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全方位就业服务,力争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年底前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平稳。
五、主要任务
(一)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用足用好用活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职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国有企业增人增资等惠企惠民政策,加力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推动政府投资的创业孵化器持续放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入驻门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尽早尽多就业创业。各地要结合实际细化配套政策,确保各项措施能早则早、能出尽出。综合运用“直补快办”、“政策计算器”等方式推动就业创业政策及时兑现,推广高效办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个人创业“一件事”。
(二)及早公布就业服务渠道。各地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介渠道,普遍发出致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公开信或服务公告,亮出就业创业政策清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名录、就业创业服务项目、招聘培训见习对接渠道、政策申请和权益保障求助途径,为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求职就业提供指引和便利。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组织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集中宣讲解读,使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用人单位应知尽知,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三)建立完善实名信息台账。各地要依托河南省“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移交的、人社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受理的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建立2025届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并按照属地原则尽快分解落实任务目标,纳入帮扶范围,压紧压实责任。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摸清辖区内登记失业青年的个人信息和就业、培训需求,7月底前建立登记失业青年实名台账,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体帮扶,确保长期登记失业青年动态清零。
(四)全面落实实名帮扶机制。各地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帮扶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具体到岗,对纳入实名台账的有就业意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及时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的“1131”实名服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的就业状态和服务提供等情况发生变化的,要及时记载、动态更新。完善就业去向核实核查机制,探索通过数据比对、劳动合同(就业协议)证明、电话回访等方式核实,强化就业情况动态监测。
(五)推进“职”在河南系列招聘。要加密加大招聘服务活动频次力度,接续举办百日千万招聘、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金秋招聘月、国聘行动等专项活动。加强与当地高校、企业、开发区、社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组织单位的对接合作,广泛归集体现地方产业经济特点、有利于发挥毕业生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精准推送岗位,促进供需高效匹配。积极组织企业进校招聘、高校访企拓岗、毕业生进企职业体验、直播带岗等特色活动,开展专业化、行业性、分区域的招聘活动,持续擦亮“职”在河南系列招聘活动品牌效应。
(六)提升青年求职就业能力。要聚焦毕业生求职就业需要,用好用足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等服务手段,帮扶其尽快尽早尽好就业。实施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发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大力组织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等专项培训,增强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能力。组织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开展模拟面试、职业规划、企业参观等体验活动,增强青年求职能力。实施十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重点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优秀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更多开发科研类、技术类、管理类见习岗位,帮助青年提升实践能力。
(七)确保困难毕业生兜底帮扶。加强对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以及残疾等困难毕业生的重点帮扶,组织专门力量与困难毕业生“一对一”结对,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优先推送高质量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培训见习,优先提供职业指导,做到“一帮到底、不落一人”。对通过市场化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统筹运用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确保困难毕业生应就业尽就业,帮扶就业率高于面上平均水平。
(八)推进青年就业启航计划。要统筹利用基层平台、社区网点、专业服务力量等资源,推动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青年就业服务驿站,普遍设立青年就业服务窗口。加强失业青年常态化帮扶,主动提供岗位对接、就业指导、培训推介等服务,积极组织参观企业、开展就业沙龙等活动,引导他们走出家门,激发就业内生动力。对求职受挫、信心不足的失业青年,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求职会诊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重树信心,积极理性求职。
(九)实施就业权益护航行动。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劳动保障监察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规范用人单位招聘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活动,从严纠治非法职介(网络)、就业歧视和“招转培”及“培训贷”等招聘欺诈行为,治理“萝卜招聘”、“付费内推”等市场乱象。指导督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用人单位和高校,加大招聘信息审核力度,严格规范招聘信息采集,及时清除各类虚假冗旧等信息。强化就业安全教育,组织劳动就业法律法规进校园宣传,及时发布招聘陷阱提示,曝光典型案例,普及防电信诈骗知识,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十)持续加强宣传引导。聚焦行动主题,综合运用广播电视、部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各类媒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知晓度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支持青年就业良好氛围。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推出服务重大战略、主动创业创新、投身生产一线、扎根城乡基层的青年就业典型,开展“最美高校毕业生”、“平凡岗位精彩人生”等宣传活动,通过生动故事和榜样效应,全方位展示新时代青年人就业创业的精神风貌,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从国家发展需要和个人实际出发,理性务实选择职业和岗位。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妥善处理各种舆情风险,遇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重大事件要第一时间处理上报。
六、工作要求
各地人社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将开展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作为做好当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落实属地责任,细化实施方案,每项任务要明确责任人、工作措施、时间安排和保障机制。要主动对接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聚合政策服务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参与积极性。加强跟踪调度,及时汇总并动态报送任务完成、工作进展、典型经验、意见建议,年底前及时报告行动总结。
各地要严格统计要求,规范统计程序,提高统计质量,坚决杜绝就业数据造假失真。省厅自7月起,对各地登记失业青年及2025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台账建立等情况(详见附件2)进行半月调度,对河南省“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人社部求职登记小程序工作进行周调度。行动结束后,各地要认真总结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形成书面报告,并于12月20日前报省厅就业促进局。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厅就业促进局 杜冰清 邵志昂
电话:(0371)69690263
邮箱:hnsrstjyjqnz@163.com
省人才交流中心 翟亚楠
电话:(0371)61612386
邮箱:hnsrcjy@126.com
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贾佳
电话:13513896066
邮箱:hnjc2024@126.com
附件:1.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公告
2.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统计表
2025年7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就业促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