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模式无障碍阅读
首页>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法定信息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公开 > 建议答复
发文机关: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主题分类: 建议 
标  题:  关于省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第115号建议的答复
成文日期:  2022年06月15日
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16日
发文字号:  豫人社建提 〔2022〕42号
关于省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第115号建议的答复

您好!您在省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上的115号建议,我厅高度重视,组织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并积极会商省工信委、“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相关责任部门、团省委等,落实办理意见,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诚如您在建议里所说:“我省虽然是人口大省,但劳动力市场多年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现象,……”,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企业用工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其中原因是复杂的,但就业观念和劳动者素质是其中尤其不容忽视的两个主要方面。围绕破解用工紧张难题,我省在营造技能工人良好社会环境,持续推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等,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关于营造重视工人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挖掘工匠精神的河南基因,编写具有河南特色的工匠精神读本,纳入全省职业教育基本课程体系,培育师生职业操守。以职业教育活动周、世界青年技能日、技能中国行等重要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组织中华技能大奖”“中原技能大师”“中原大工匠获得者进课堂、进企业、进赛场、进车间,开展先进事迹宣讲活动,增强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面向全省企业、职业院校组织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建功十三五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激发技能人才创业创新激情,在全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注重网络思想引领,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态势,探索运用网络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确保农民工等新生代产业工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根据所有制结构调整带来的企业经营方式、用工方式以及职工队伍结构的新变化,加强对农民工等新生代产业工人群体的关心和服务,消除工作中的空白点、盲点和沙漠地带。推动政府在完善公共政策体系时加强综合平衡,统筹考虑农民工等新生代产业工人的住房、户籍、子女教育等相关政策,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统一政策、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要把农民工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纳入职工援助服务体系,着重在就业培训、劳动保护、法律援助、文化生活等方面加强帮扶,帮助他们融入企业、融入城市。

(三)提高工人政治地位。在稳步提升工人经济地位的同时,要让工人群体得到更多地社会尊重。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选任方面,加大产业工人的比例,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通过具有政治身份的产业工人畅通党和政府与一线职工的沟通渠道,反映一线产业工人的诉求、建议,各级工会组织可为他们提供培训和调研的机会,帮助提升参政议政的能力水平,提供来自基层一线职工的主张诉求等资料。

二、关于搭建工人队伍发展平台。

(一)加大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交流互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贯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人社〔2017100号)文件实施后,更加促进两类人才深度融合。我省高技能人才参与职称评审不受指标限制,不再将论文论著作为评审的必备条件,更注重考察申报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贡献,较好地激发了广大技能人员工作积极性。鼓励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全面发展,促进了技能人才专业技术的全面提升。注重向高技能领军人才倾斜,可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例如我省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游弋通过人才互通政策直接评审为正高级工程师,还有更多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通过贯通机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走上高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下一步,我省还将出台政策进一步扩大各领域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互通。

(二)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在职业培训活动中,企业和职业院校承担着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因此,《条例》对企业和院校责任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解析。一是企业应当建立职工职业培训制度,明确机构或者人员负责职工职业培训工作。大中型企业应当自行建设或者依托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建设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基地。二是企业应当采取自行或者委托的方式对新录用、聘用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三是企业应当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对在职职工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业态等技能提升培训,并建立和完善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评价、使用、激励和待遇相衔接的机制。四是企业应当与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密切联系,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共同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五是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等方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针对中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的责任和义务,《条例》明确院校也应加强自身培训功能完善和内涵建设。一是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教师在职培训和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技能业务水平。同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实训教师。二是推行以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培训内容,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积极鼓励职业院校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培训模式,与国外知名院校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合作,提升职业培训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水平。四是积极与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广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支持经济发展。五是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依据国家职业等级标准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

(三)加大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中原名匠系列品牌。一是加大对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中原技能大奖河南省技术能手中原大工匠获得者的表彰奖励力度。不断扩大比例,推荐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纳入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鼓励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加大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鼓励企业开展评选企业首席技师、首席员工等符合企业内部发展需要的奖励活动。二是实施中原技能大师培养支持计划,每年遴选10名左右高技能人才纳入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四)持续推进技术工人待遇提升。以加快推进我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我省《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进一步鼓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增强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对劳动者吸引力。一是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待遇水平。高技能领军人才是产业工人队伍中的最杰出代表,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制度体系,享受相应支持政策及待遇,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待遇,发挥社会导向正能量二是切实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合理确定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并实现合理增长。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建立针对技术工人的补助性津贴制度。支持企业根据经济效益等情况,设置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补贴。对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被企业聘用且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企业可给予岗位补贴。

三、关于打造工人能力提升工程。

(一)持续大规模开展更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请省政府每年出台方案,对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着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眼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持续实施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提升计划、就业重点群体技能提升计划、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等培训专项,面向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并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企业、培训机构等给予补贴,年完成各类培训300万人次以上,补贴性培训120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5万人以上。

(二)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服务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做到前瞻30年、谋划15年、着眼近5年、做实当下年,设定年度“3824”目标,即全年培训技能人才300万人次以上,实现新增高技能人才80万人、新增技能人才240万人。加强人力资源品牌建设,以重点品牌突破带动全省人力资源品牌整体推进。河南康养照护为重点,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签订战略协议,充分发挥各类医护院校、养老、家政服务机构作用,大力开展护工培训,共同推进河南康养照护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启动实施河南电商三年培训行动,计划培训15万人;大力推进豫农技工品牌建设,力争年培训50名高素质农民;创新开展核酸检测人员项目制培训,目前已培训4.8万人为疫情防控做储备

(三)加快健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大力发展全省技工教育。以技工院校为依托,扩大河南第46届世赛集训基地数量,构建系统完备的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培养、培训机制。同时,积极鼓励行业协会、企业主体组织承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推荐或遴选出职业院校学生身份以外的职工参与各级竞赛,一视同仁兑现高技能人才和获奖表彰等各种待遇。二是巩固中职基础地位。牢牢守住“普职比”大体相当这一底线,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做好普教和职教两种不同类型教育的协调发展,改善中职办学条件。三是稳定专科层次职业教育规模。实施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对专科高等职业学校实行分类指导,支持专科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办好服务地方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群)。落实好教育部和我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方案,探索实施弹性管理和多元评价,实现质量型扩招。四是积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资源,多路径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优化本科院校布局,鼓励有条件高校开设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加大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转变青年就业观念有很长的路要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一个需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崇尚技能、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终将会形成。

2022615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