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模式无障碍阅读
首页> 政务动态 > 要闻·动态
落实“不落一人”的承诺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杂志       时间:2021-03-24 17:30      浏览 人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编者按:近年来,全省人社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安排部署,根据人社部《社会保险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制度作用,多措并举,不断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截至2020年底,全省659044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已全部核实,核实率100%,已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720863人,参保率达到99.98%,1620828名60岁以上参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领取养老待遇,发放率100%,基本完成贫困人员养老保险应保尽保目标任务。近日,《中国劳动保障》杂志2021年第3期以《落实“不落一人”的承诺》为题刊发了信阳市社保扶贫的经验做法,并得到人社部农保司司长刘从龙的点评。现予以转载。

  落实“不落一人”的承诺

  “信阳市:应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贫困人员606811名,实际参加606811名;应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贫困人员132321名,实际享受132321名;应由政府帮助代缴保费贫困人员312378名,实际代缴312378名。”2020年最后一天晚上,看着人社部扶贫信息平台上显示的数据结果,河南省信阳市人社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科科长郑辉欣慰地笑了。

  信阳市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河南省唯一的所辖县均为贫困县的省辖市。信阳全市有887.9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78.9万名。“为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信阳市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作为人社扶贫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全市人社系统掀起了‘一个不落’的‘找人’行动。” 郑辉说。

  线下:全地域“找人”

  时间回溯到2017年,脱贫攻坚战在当年一打响,信阳市人社局就通过定期与市扶贫、民政、公安和残联等部门建立数据交换比对机制,调取贫困人口数据,确定应纳入保障范围的人员,开始全地域“找人”,建立县、乡、村三级贫困人口参保台账。通过逐一核实身份信息,信阳市人社局把本辖区内所有贫困人口纳入台账动态管理,为每个贫困人员按照个人基本信息和参保、缴费、待遇领取等8项参保状态信息分别建立了纸质和电子台账。对于不需要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贫困人员,例如:已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员、在校学生、现役军人、服刑人员、无户籍人员、失踪人员、疑似死亡人员等分类标注标识;对于应纳入保障范围的贫困人员,按月汇总本级贫困人口应保、未保、应缴、未缴、应发、未发和保费代缴情况,及时输入业务系统,进行常态化管理服务。

  “当时真是太难了!”如今,时任光山县居保中心主任张明提及全地域“找人”行动,仍然感慨万千。据了解,光山全县 59万人口中有近10万名贫困人员分布在17个乡镇240个行政村,且都地处山区。工作人员每个月根据比对交换数据,对于年龄大、行动不便和电话联系不上的重点群众深入现场,面对面地录入信息,办理手续。“有的时候,核实一个贫困群众往往要跑几十里山路,刚开始我们还需要乡镇同志带路,后来工作人员对于分包的村都熟悉得很了!”张明说,现在贫困群众参保基本做到了一人不落。

  线上:核实比对“找人”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针对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薄弱,无法及时准确掌握贫困人员数据情况的实际,人社部建立起社保扶贫信息平台,对贫困人员中的未参保人员数据进行标识,定期下发比对核实,建立全方位,全领域一致的数据系统,形成全要素的贫困人员数据库,极大地提升了基本养老保险扶贫的效果。

  “人社部信息平台对于社保扶贫工作真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全市近80万名贫困人员的参保情况在平台上一目了然。通过有针对性地核实处理,信阳市‘应保尽保’率从没有平台前的96%提高到了99%以上。” 信阳市人社局负责社保扶贫的副局长胡士金坦言,“由于提高了精准的要求,贫困群众的基本信息也由原来的8项增加到了19项,每季度系统更新数据,确实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过去仅仅和社保业务系统比对,特别情况到村里跑两趟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满足不了需要,部分信息必须与全市的扶贫、公安、民政、医保、教育等整个公共服务系统核实,如果出现身份证号不一致等信息不一致的,工作人员还要多次跑不同单位和本人所在地现场现地核实,并帮助更正。”

  2019年4月的一天,商城县居保中心主任何伟根据平台通报,冯店乡通城店村村民杨善才疑似未参保。何伟随即与扶贫办系统核对,显示杨善才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但与公安系统核对时却发现无此人信息。何伟在乡镇和村委会干部配合下,驱车40多里找到本人。经了解,75岁的杨善才是孤寡老人并且长期患病,虽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但由于身边没有亲人帮助办理二代身份证,导致公安系统没有相关信息。何伟主动协调,三次往返县城、乡政府和村委会,帮助其申报户口,上传信息,办理参保手续。如今,杨善才每月都能按时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

  划分责任田“找人”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信阳市人社局发动全人社系统干部和职工“划分责任田”:市局领导干部包县(区),县局领导干部包乡(镇)的社保扶贫责任制;并选派了38名人社干部作为派驻贫困村帮扶干部,帮助联系贫困村做好社保扶贫工作。

  新县居保中心的朱琳是苏河镇庙墩村扶贫联系人,2018年10月,她发现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黄立新应保未保,但扶贫系统却查无此人。直到2019年春节,朱琳才联系上在外务工的黄立新。原来早在2015年黄立新就将户籍迁往外地,属于人户分离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此,朱琳一方面将黄立新信息上传扶贫平台,一方面主动协调户籍迁入地居保中心为他办理参保手续。

  “信阳是个劳务输出大市,有 240多万外出务工人员,其中有13万多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找人’成了大难题。”郑辉说,“为了做好这部分人的应保尽保工作,信阳市人社局专门建立了工作机制。在每月召开社保扶贫推进会时,都会把下个月需要解决的问题印发给各分包责任领导和联系人,其中就包括尚未找到的应保未保贫困人员名单,组织动员全系统工作人员共同‘找人’。”

  三年来,信阳市各级政府累计为贫困城乡居民代缴保费0.93亿元,6700多名60岁以上农村贫困老人未缴费直接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社保扶贫为解决全市农村老年贫困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撑。

  当前,国家已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就是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虽然绝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已经脱贫摘帽,但经过“找人”行动,信阳市目前还有约3.6万名没有稳定脱贫人员,以后还可能会出现新的返贫致贫人员,仍需坚持“找人”行动进行精准帮扶。

  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保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政策的连续性,坚持脱贫攻坚中对于贫困人员应参保尽参保,应发放尽发放和应代缴尽代缴的有效做法,不落一人,精准帮扶,继续发挥好制度的托底保障作用,确保没有稳定脱贫人员和新增返贫致贫人员在乡村振兴中与广大城乡居民一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者:河南省人社厅 马强)

  

从龙评点: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中要巩固应保尽保成果并提质增效

  3年来,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人社部紧紧围绕实现贫困人员养老保险全覆盖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何将这些助力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落实到人,真正发挥作用,精准地找到每个应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贫困人员就成了关键环节。

  河南省信阳市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新农保试点启动之初,我到信阳调研时看到,在当地党委政府积极推动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下,新农保制度迅速实施,老区人民普遍受益。打响脱贫攻坚战,当地人社部门通过开展“找人”行动,精准确定每位“应保尽保”的贫困人员,把每项基本养老保险扶贫政策落实到人,最终圆满完成“3个100%”社保扶贫目标任务。他们总结的线上核对、线下找人、划分责任、一个不落的经验值得肯定。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令世人瞩目巨大的成就,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我们又进入了实现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开始了新的征程。

  实施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相衔接,巩固脱贫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脱贫就没有振兴,因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乡村振兴新阶段的中心任务还是要紧紧围绕脱贫和兜底做文章,即要继续像3年脱贫攻坚一样,坚持扭住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这个“牛鼻子”,把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社保扶贫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做到精准识别每一名未稳定脱贫和新增的返贫致贫人员,将他们一个不落地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将帮扶政策一项不落地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促进乡村振兴。另外,还要结合乡村振兴的新形势,研究新政策,制定新措施,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质增效。坚持在“入口处”降低门槛,在“出口处”提高待遇,在“过程中”优化服务,兜底线、织密网,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让亿万城乡老年居民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者系人社部农保司司长刘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