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模式无障碍阅读
首页> 专题信息 > 网络文明宣传专栏 > 社会公德
西安:将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擦得更亮 叫得更响
 
    来源: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时间:2021-11-02 16:43      浏览 人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众志成城抗疫情 文明彰显大力量

农历新年刚刚过完,在长安区子午街道曹村,总能看见两个女孩骑着悬挂鲜艳的五星红旗的自行车,自带广播,沿着村内的大街小巷,宣传抗疫防控知识。

  这两个女孩都是子午街道曹村本地人,一位名叫王海蔚,西安财经大学大一学生,另一位叫王子欣,东北农业大学大三的学生。“我们自己录制了两段音频,双语版的,一个普通话一个陕西话。看到有群众未戴口罩出门,我们就会停车进行劝导。”王海蔚说,“曹村是一个有着6000多人口的大村,沿着大街小巷骑行一趟就得一个多小时。每天这么骑车也挺累的,但做这件事觉得非常有意义。”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西安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部署,广泛动员像王海蔚、王子欣这样奉献大爱、支援战“疫”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教育引导群众科学有序参与,推进群防群控,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筑牢了疫情防控“红色防线”,也扎扎实实地把文明之风吹进人们心里。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西安市结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形成“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的文明风尚,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市民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在蓝田县三里镇新城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有一道年轻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是一群青春活泼的年轻志愿者。

  他们帮助社区采集居民信息录入电脑,方便管理查询;他们为小区值守点配发通行证、口罩,在各小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他们配合网格员检查小区防控工作情况……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像这样的文明景象,已经成为西安抗疫的日常镜头。

  疫情期间,全市发挥各类文明创建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文明餐桌西安在行动”主题活动,强化“公筷行动”“文明一米线”教育实践,引导市民群众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全市19.7万名志愿者,奔赴疫情防控战斗第一线,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微课堂”“学习抗疫英雄,争做时代新人”开学第一课等活动,全面普及防疫知识。

  疫情平稳后,西安按下复工复产的“加快键”,推动文旅产业复苏发展,制定《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出台景区免费开放3个月、发放文化惠民卡等27条政策,目前,全市文旅产业已经呈现出强势复苏态势,文化企业复工率达90%以上,各大旅游景区全面开放,游客数量稳步回升。

  精神文明为脱贫攻坚汇聚正能量

  推开四皓村村史馆青色的大门,一段家风家训文化长廊映入眼帘,长廊悬挂着玉米、葫芦等农作物,墙上是马车轮、铡刀、纺线车等农具,展柜里陈列着历史名人资料以及本村典范的家风家训,走进正厅,四皓村旧貌、新颜对比图一目了然。

  村民刘卫刚说,村子以前脏乱差,家家门口东西堆放杂乱,经过改造后,垃圾倾倒点变成了小公园、穿村而过的河水变清了,家家庭院美,村民们素质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大变样。每天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感受着乡村文明的熏陶,人的心灵更纯净。村里有事了,大伙儿都积极出力,比如缴特殊党费、疫情防控捐款。听到谁有难处,大伙儿都积极帮忙。”

  今年来,西安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不断推动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进发。

  西安市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长安区、蓝田县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解决好建与用的问题,激发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市推广复制工作。

  全面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周至县、阎良区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为载体,推动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全市打造了一批移风易俗示范村镇,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

  推进“美丽人家”工程,全市75%的村庄高标准建成乡风文明一条街,设有善行义举榜,85%村庄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订立悬挂家风家训;采取抓点示范、分类实施、全面推进的方法,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乡村;坚持用村规民约移风易俗醇化文明乡风,各涉农区县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提质扩量,“结对共建”,以城带乡,全市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50%以上;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用好“灯火——温暖这座城”好人线索征集宣传平台,选树宣传了一批脱贫励志典型,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良好精神文化条件。

  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淳朴文明的乡风民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随着乡村振兴建设的步伐越走越有力,我市不断培育和涵养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使得乡村环境美起来,淳朴民风好起来,村民素质高起来。

  提升城市品质让市民生活更幸福

  西安的美,不仅有山水自然之秀丽、有历史文化之深厚,更有百姓生活之和谐。文明,滋润着西安,让这座城更加和谐宜居。

  “这几年西安的变化太大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变美变干净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好了,最大的受惠者还是我们老百姓!”居住在柿园路的李顺年大爷发出由衷的感慨。的确,这几年,西安越变越美越来越宜居。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西安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不仅在于争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让群众广受益、得实惠。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民生改善工程,筑牢文明之本。

  西安市结合提升城市品质,以“十项重点工作”破题,加快火车站改扩建和高铁新城两大枢纽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全面开工。加紧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加快推进小雁塔片区、易俗文化旅游片区、三学街片区、丝路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全域治水、“三河一山”超级环线绿廊、护城河治理等生态项目,建设山水西安,提升城市品质。

  结合承办十四届全运会,实施迎十四运城市文明综合提升工程,广泛开展“西安是我家文明创建靠大家”“文明服务迎全运 创先争优做奉献”“崇德向善迎盛会 文明有礼待宾朋”等实践活动,全力推进《西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贯彻落实,深化拓展志愿服务行动,引导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喜迎全运、美化环境、关爱互助、弘扬新风、文明引导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吸引和带动市民群众关注、关心、支持、参与全运会,积极营造“精彩全运扑面而来,文明风尚无处不在”的浓厚社会氛围。

  如今,文明已成为西安的底色,成为古城人的品格,不断滋润着城市和谐宜居。西安市民能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由内向外发生的巨大变化,西安现代城市文明的轮廓日渐清晰。

  “创建文明城市真的是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正如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道:“创文为了群众,创文让生活更美好!”正是本着这种“惠民为本” 的精神,西安将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一条条通衢大街宽阔平坦,

  一条条背街小巷整修一新,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

  吃饭“光盘”杜绝浪费

  公交地铁志愿者热情引导

  ……

  城市文明犹如一个生命体,吐故纳新,生生不息。漫步在古城西安,一街一景,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气息与温度。

  今年来,西安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全市“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紧抓不放,大力推动实施“迎十四运文明城市综合提升工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如今的西安,花香、城美、人和,文明,滋润着西安这座城市更加和谐宜居。(首席记者张端 实习生 梁婷 徐信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