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刘占坤是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刘符陈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父亲患有慢性病常年吃药,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为了尽快脱贫,他借钱在自家地里盖起了养猪场,却苦于没有后续资金。经帮扶人员介绍,他在尉氏县创业担保贷款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于2017年5月申请到7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解决了资金问题。
近年来,开封市人社部门坚持以提升扶贫对象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为重要任务,按照 “摸清底数、区分类型、 找准问题、 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转移就业脱贫攻坚,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截至2017年年底,该市人社部门已为6.12万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8.64万名贫困劳动力建立了转移就业信息台账,帮助实现转移就业4.57万人,核实4.2万条人员信息并上传全国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
全面摸底调查实现精准服务
开封市研究提出了“行业扶贫整体推进、定点帮扶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开封市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转移就业脱贫政策措施。该市在培训扶贫、 就业扶贫、助企扶贫、创业扶贫四个方面明确了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实现跨区域稳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转移就业交通费补贴,进一步明确了就业补助资金支持转移就业脱贫补贴范围、政策清单,为做好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
为确保实现就业精准服务,提高服务成效,全市人社部门严格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要求,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积极对接扶贫开发部门,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再调查、再摸底。他们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基本信息,摸清贫困家庭劳动力人数、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等基本底数,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农村贫困劳动力信息台账,定期更新上报数据,实行动态管理。
强化就业服务促进转移就业
开封市采取在中心乡镇集中办班、送培训进村等形式,就近就地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扶贫对象的就业创业能力。对经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及鉴定补贴。
各县区人社部门在精准识别劳务输出对象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劳务协作机制。输出地与输入地在就业岗位开发、用工信息共享、有组织劳务输出及跟踪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
开封市整合完善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实现了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并网运行和供求信息同步发布,使贫困劳动力能够在乡镇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同步查看全市人力资源招聘信息。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就业岗位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出适合扶贫对象就业的工作岗位,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该市还做好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
开封市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的积极作用,在贫困村开发城乡交通协管、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帮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同时,开封市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 “就业援助月”活动和转移就业脱贫攻坚“四送”活动,通过集中开展就业服务,为贫困劳动力送政策、送服务、送技能、送岗位,让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得到有效的政策咨询、职业培训、岗位信息、创业服务等政策扶持。各项专项活动期间,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各类招聘会113场次, 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4.8万人次。
加强创业扶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40岁的王粉荣是开封市尉氏县大桥村人,婆婆偏瘫不能下床,丈夫刘国正长期患有慢性病,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全家5口人人均收入2063元,被定为低保贫困户。为了尽快脱贫,她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儿童服装店。2017年,王粉荣了解到自己可以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便来到县就业服务中心递交了申请。工作人员到店实地核实确认后,为其发放了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开封市将贫困家庭劳动力纳入创业培训补贴对象范围,分类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实施创业担保贷款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贫困户的创业脱贫资金需求。积极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强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乡镇、 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和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建设,促进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全市评估认定了8个返乡下乡创业示范乡镇。
此外,开封市还加强转移就业脱贫政策宣传,统一印制了《转移就业脱贫政策清单》等宣传资料10万份,向贫困户发放;将转移就业和社会保险方面的扶贫政策、经办方式录制成音频,通过各村广播滚动播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解释,扩大了宣传效果。(作者:张平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