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模式无障碍阅读
首页> 专题信息 > 脱贫攻坚重点民生实事 > 典型经验
河南虞城:打好脱贫攻坚战 为贫困户点亮致富明灯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7-08-02 16:41      浏览 人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编者按:虞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这一主题,主动融入脱贫攻坚会战,在就业、创业方面为贫困人口搭平台、送政策,精准实施就业扶贫,成效明显。近日,人民网以《河南虞城:打好脱贫攻坚战为贫困户点亮致富明灯》为题报道了虞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的优秀经验做法,现予以转载。

河南虞城:打好脱贫攻坚战 为贫困户点亮致富明灯

(转自人民网)

创业就业有工作,自力更生有收入,是贫困者最理想的脱贫出路。近年来,河南省虞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就业、创业方面为贫困人口搭平台、送政策,从技能培训、人才输送上找路子、出实招,筑一方厚基,让全县贫困群众脱贫之路更宽广。

虞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皖三省结合部,辖10镇15乡、总人口118万,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36万人,外出务工人员28.8万人,是中国木兰之乡、中国钢卷尺城、全国产粮百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河南省劳务输出基地县、河南省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试点。

该县共有146个贫困村,近11万名贫困人员,其中16-65周岁的贫困劳动力有4.5万人,已就业的有13855人,未就业的有31526人。虞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各乡镇保障所的职能,与他们实现信息互补、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模式,在第一时间了解辖区内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在今年的“春风行动”活动中,共走访用工单位60多家,提供800多个就业岗位,1200多名各类求职人员参加了现场招聘,达成就业意向400多个。2016年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口7529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8915万元,为商丘市第一名;征缴失业保险费285万元,为商丘市第三名。

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虞城县人社局紧紧围绕这一课题,主动融入脱贫攻坚会战,充分发挥公共就业在精准脱贫攻坚中的职能作用,精准实施就业扶贫。2016年以来,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015亿元。截至目前共为132名贫困人员发放创业担保651万元。截止2017年7月底城镇新增就业4323人。全县返乡创业人员呈逐年递增趋势。主要投资兴办了涉及种植、养殖、建筑、加工、维修、服务等方面的创业项目,分布范围广、个体规模大,为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先后获得市级就业促进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创业担保贷款“先进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和“服务先进单位”等,2017年被共青团商丘市委评为“青年文明号”。

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机制。县政府转移就业特别是将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了《虞城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方案》《虞城县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创业和返乡创业实施方案》《虞城县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实施细则》,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以各乡镇乡镇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人社局落实一名副局长专门抓此项工作。在全县146个贫困村中,招聘149名贫困人员进行公益性岗位安置,专职负责转移就业工作。为保证把贫困家庭劳动转移就业切实抓出成效,把那些业务素质好、工作热情高的同志调整到县就业促进工作办公室和职业介绍管理服务中心,形成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制作172个宣传版面,分别悬挂在村室门口及乡政府部门,印制转移就业帮扶明白卡、转移就业政策清单12万份,发到每个贫困户手中,资料上都印有本地及外地的企业招聘信息,方便未就业的人员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宣传媒体,宣传务工典型、创业先进典型,如: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崔会会、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的高美丽、获“全国优秀农民工”、河南省返乡创业之星称号的褚献委等,并会同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联合表彰一批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积极走出去发展、返乡后创业的氛围。

加强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劳动转移就业能力。对县内教育资源进行了开发,充分发挥能人作用,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展社会化培训,形成了以县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以职教中心校为基础,以社会办学为辐射的立体培训网络,可以从事社会上所急需的工种培训,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培训输出率达99.8%以上。

分类提供精准就业服务,确保有转移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及时就业。开通就业服务网站,及时更新招聘内容,让有转移就业愿望的人员及时选择就业。建立虞城县脱贫攻坚转移就业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政策、宣传典型及就业岗位信息等。以县政府的名义通知各乡镇统计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意愿,掌握了全县的实际贫困人口数、已就业和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未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对已就业的,加强跟踪服务和政策帮扶,促进稳定就业。对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的未就业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广泛收集劳务信息,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促进贫困劳动力与各类用人单位的供需对接。在组织实施“春风行动”时,将贫困劳动力作为重点对象,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服务下沉,依托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平台,组织专门人员进村入户,实施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岗位信息和技能培训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今年以来,县、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和民办中介举办各类招聘会30多场次,有组织的提前输送返乡农民近万人。自6月29日开始,我们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以全县146个贫困村为单位,组织召开小型现场招聘会(预计举办现场招聘会100场次以上,提供岗位2000个),让企业和有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现场签订用工合同,促其尽快就业。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县政府投资500余万元筹建的的人力资源市场已投入使用。人力资源市场集成以求职登记,用工登记政策信息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派遣、失业登记、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多功能一体化的服务窗口。加大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网络建设,为全县25个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通过网络,向他们发布用工信息,有效的保证了贫困家庭劳动力有序的转移。在村级设立了相应的转移就业组织,至少配备一名转移就业信息联络员,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实施企业帮扶就业脱贫。收集企业用工信息,与企业签订帮扶合同,落实创业贷款、大众创业项目扶持、稳岗补贴等补贴政策,鼓励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达30%或50人以上的企业确定为虞城县帮扶贫困户示范企业,对确定的示范企业,由扶贫办、人社局、农业畜牧局、财政局、商务局、文广局进行联合扶持,大大激励了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建立一乡镇一产业孵化园,实现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利用工业园、农业园及闲置的校舍、厂房等方式创建孵化基地,对新建孵化基地,建成后由政府奖补100万元,对吸纳贫困户就业超过总用工人数30%的,多奖补10万元。对达到标准的孵化基地,由人社部门颁发创业孵化基地牌匾,并按照县政府有关文件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物管费、开业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

充分利用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就业及自主创业。针对留守妇女、大龄劳动力等无法实现转移就业、无法自行发展产业的人群,充分利用全县建设的147个扶贫车间,对建成并运营的扶贫车间纳入人社部门帮扶点,对扶贫车间企业人员吸纳一定比例的留守妇女、大龄劳动力等无法实现转移就业、无法自行发展产业的人群创业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无息创业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的,按每人最高不超过10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对在“扶贫车间”内创业,取得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可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在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达到30%以上的“扶贫车间”或在“扶贫车间”创办的企业,发生的物业管理、卫生、房租、水电等费用,3年内给予不超过实际费用50%的补贴,年补贴最高限额10000元。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创业信息服务。以政府网站、电视台等媒介为载体,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市场需求、办事指南和政策解读等方面的信息,形成统一的创业信息采集网络和发布平台。同时,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推介一批返乡农民工自力更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呼吁社会关注返乡农民工,引导返乡农民工尽快由“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角色转换,促进更多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开拓。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虞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前谋划、未雨先绸,做到心中有数。

优化培训资源。一方面优化培训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和规模,另一方面扩大培训范围,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纳入到培训的范围。同时优化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提高其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或返乡创业。

完善创业基础平台。加速完善工业园区、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种植、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使其成为返乡农民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改进服务方式。一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充分发挥乡镇机构的作用,开展对农民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情况的跟踪服务,协助其解决一些创业项目申报、评估认证问题。二是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抓好县乡村网络连接与信息畅通,实现资源共享,为创业提供方便。三是落实扶持政策,鼓励转移就业人员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双向流动机制。一方面要让转移就业人员“出得去、稳得住、有收入”,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回得来、创得开、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