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模式无障碍阅读
首页> 人社政策文件资料库 > 2008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社会保险基金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来源:       时间:2014-12-25 00:01      浏览 人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豫劳社基金〔2008〕1号
    各省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现将《河南省社会保险基金举报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社会保险基金举报奖励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基金监督管理的积极性,防范和制止各种侵害社会保险基金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和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河南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有权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等各种社会保险基金(以下简称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管理等环节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
    第三条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保险监督举报工作,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举报事项进行查处,涉嫌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授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稽查机构处理社会保险基金的举报事项,处理结果应当及时上报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
    第四条举报范同包括:
    (一)参保单位或个人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之一的:
    1.参保单位采取涂改、伪造、藏匿、变造原始材料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方式,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工资基数,少缴、漏缴社会保险费的;
    2.参保单位伪造、变造材料,虚构、隐瞒事实,违规获取社会保险基金的;参保单位协同个人、其它机构违规获取社会保险基金的;单位通过其它方式违规获取社会保险基金的;
    3.个人伪造、变造材料,虚构、隐瞒事实,违规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获取社会保险基金的;个人利用他人身份和社会保险证明违规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获取社会保险基金的;个人协同他人、单位或其它机构违规获取社会保险基金的;
    4.社会保险待遇享受人员丧失待遇享受资格后,本人或他人继续领取或以其他形式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
    5.其他违反社会保险相关规定,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损失的行为。
    (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等社会保险定点服务机构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之一的:
    1.将非参保对象的医疗、医药等费用列入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
    2.利用社会保障卡,采用串换药品、以药易物等手段,直接或者变相销售营养保健品、化妆品、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等,或将非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药品、诊疗服务项目等列入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
    3.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立收费项目;分解收费、多记多收医药费用;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不合理增加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
    4.伪造门诊或住院病历、处方,将门诊病人挂名住院、将非参保人员冒名就诊或住院等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
    5.未经参保病人同意擅自超出规定范围所发生的医疗费、工伤康复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用转嫁给病人负担的;
    6.将交通肇事、医疗事故、酗酒、斗殴、自杀、自残等发生的不符合社会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及非医药费用列入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
    7.采用划卡后现金退付等手段,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
    8.其他严重违反社会保险规定和侵害参保人员利益的行为。
    (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基金征收、支付、管理等环节有下列违法违纪行为之一的:
    1.未严格执行社会保险费征缴有关政策规定,降低缴费比例、减免社会保险费,或与缴费单位串通,默许缴费单位以虚假资料逃缴、少缴社会保险费,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流失的;
    2.未严格审查和核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资格和标准,或利用职权伪造、篡改社会保险档案,或与相关单位、个人串通,默许以虚假资料冒领、骗取社会保险待遇,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流失的;
    3.与定点服务机构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串通,以虚假治疗等手段非法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
    4.擅自为未取得定点服务资格的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提供社会保险资金结算服务的;
    5.贪污、截留、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
    6.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致使社会保险基金遭受损失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损失的。
    (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之一的:
    1.违规办理提前退休的;
    2.违规审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等社会保险定点服务机构的;
    3.其他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社会保险基金超范围支付的。
    第五条举报人可采用来访、信函、电话或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举报,举报事项应当事实清楚。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地址、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
    第六条对属于本办法规定范围内的举报事项,受理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对不予受理的举报,应当及时告知举报人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凡符合受理范围的举报,监督机构应当自受理举报之日起3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0日。
    第七条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交办的举报案件,应当及时办理,并向交办单位书面报告调查处理意见。
    第八条对涉及重大问题和紧急事项的举报,监督机构应当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并在职责范围内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举报,监督机构应当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单位反映,或者将举报材料及时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
    第九条对于冒领、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举报,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应当通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先暂时停止支付社会保险待遇。对经查实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或者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退还,并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处以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举报人举报事项符合以下条件的,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一)有明确的违反社会保险基金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行为主体的;
    (二)举报人提供的事实、证据事先未被劳动保障部门掌握的;
    (三)举报的内容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
    (四)举报情况经查证属实的。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奖励对象是具名的举报人,举报人领取奖金时,应当携带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对同一事实有多个举报人的,对第一举报人进行奖励;对同一事实联名举报的,视为一位举报人进行奖励。对提供姓名、联系方式不真实、不准确的举报人不予奖励。自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告知奖励事项之日起,举报人三个月内未领取奖金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二条对举报人的奖励金额按查证属实的社会保险基金金额的2%—5%予以奖励;奖励金额最低不少于100元,最多不超过5000元。对举报案情重大且一次性追回社会保险基金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对举报人增发一定数额的奖金。
    第十三条对恶意举报、编造违规事实的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举报人的责任;举报事项造成严重后果、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在案件查结后三十个工作日内,通知举报人领取奖金。
    第十五条举报奖励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预算专项安排,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六条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妥善保管举报奖励有关材料及凭证。对举报人的宣传报道,须征得举报人的同意。
    第十七条举报人要求答复本人所举报案件办理结果的,监督机构应当负责将办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河南省劳动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八年二月二十七日